台灣夏季炎熱高溫,國人想趁著假日天氣好出遊,衛福部豐原醫院腎臟內科呼籲,民眾外出應預防中暑,醫師提醒,中暑的發生可能毫無預兆,若情況迅速惡化,輕者腦、肝、腎受損,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,必須在初期及時發現,並做適當處置,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。
豐原醫院腎臟科指出,「中暑」是指高溫環境下,人體體溫調節功能混亂而引起的相關疾病,大約可分成三種:熱痙攣、熱衰竭,以及熱中暑。
若在高溫環境下,發現多汗、口渴、頭暈、頭痛、四肢無力、注意力無法集中、動作不協調等症狀,可能就是中暑的前兆,必須趕快送到陰涼通風處,給予充足的鹽分和水分,通常短時間就能恢復。
狀況略為嚴重,則有可能成為熱痙攣,此類病症原因為,大量出汗後身體鹽分隨汗水散失,因此血中鈉離子濃度可能急速降低,這時肌肉會出現陣發性的痙攣和疼痛,主要是在負荷量較大的肌肉,較常發生在小腿後方的肌肉群和腹部的肌肉群。熱痙攣通常可以在補充鹽分之後,迅速獲得改善,不至於造成嚴重後遺症。
若病患中暑狀況持續,則有可能形成熱衰竭,意即身體長時間暴露在炎熱環境中,造成鹽分流失、脫水或代謝物過份堆積在體內所致,主要症狀是嚴重的疲倦感,頭痛、心慌、口渴、噁心嘔吐、皮膚濕冷,進一步則有血壓下降、暈厥或神志模糊,如果沒有獲得適當的治療,下一步就是更嚴重的熱中暑。
熱中暑是屬於必須立刻送醫的急症,最主要的特徵體溫非常高(可達攝氏41度),皮膚乾熱、無汗,心跳很快而且血壓過低,若未能及時降低體溫,可能造成各種組織器官受損,嚴重者甚至出現腎衰竭、肝衰竭及心肌之損傷。
早期中暑的症狀以中樞神經系統為主,包括頭痛、講話不清楚、出現幻覺、神智不清,可能惡化出現類似癲癇發作,甚至到重度昏迷的程度。
熱中暑又可細分,一種是勞力型中暑,通常發生在高溫環境裡從事勞力工作或體能訓練的年輕人身上,另一種非勞力型中暑,又稱典型中暑,通常發生在年幼或年老,以及患有慢性疾病者身上。
(記者施正傑/綜合報導)
爆料專線號碼:02-2996-8268
投訴爆料信箱: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。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
真相新聞網址:https://www.truthnews.com.tw
Facebook粉絲專頁 | IG專頁 | Line官方帳號